监测数据:见证“锰三角”华丽转身
新湖南客户端7月31日讯(通讯员余菊馨)清水江上,每日两场“茶峒记忆”水上实景演出观众如潮;山水资源独特的古苗河景区内人头攒动;青山环绕下的十八洞村也是热闹非凡……如此景象,对曾经因矿产资源无序开采、生态环境遭受破坏,清水江甚至变成了“黑水江”的“东方锰都”而言,是不可想象的。这一切,在历年来一组组亮眼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加持下,变得真实可触了:花垣县“锰三角”区域国省控断面锰平均浓度为0.008毫克/升,较2024年同期降低0.003%,较2020年年均值降低27.3%,水质达标比例从57.1%到100%,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%。花垣县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,优良天数为355天,优良率97%,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全省排名从79名上升至49名。
从“滞后”到“赶超”,实现了从“生态伤疤”到“绿色家园”的华丽转身。2021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对“锰三角”矿业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,2021年11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》明确提出“加强渝湘黔交界武陵山区‘锰三角’污染综合整治”,打响“锰三角”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。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《花垣县“锰三角”矿业污染综合整治规划(2022-2025年)》《花垣县“锰三角”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(2022-2025年)》(湘环发〔2022〕70号)。湘西州委、州政府制定了《湘西州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》《湘西州矿业综合整治整合实施方案》,花垣县制定了《锰污染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工作方案》《锰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》等,实行一企一册、一企一策,深入推进花垣县开展锰污染整治工作。
经过近年来的铁腕治理,“锰三角”7个专项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,锰浓度均值范围均达到0.3毫克/升考核目标要求。花垣县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。2021年,花垣县国省控断面水质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四位,其中改善指数居第一位。2022年,花垣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改善幅度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,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。2023年,花垣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“帽子”,十八洞村获评全国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花垣县矿业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。2024年,全国首次“锰三角”治理工作交流会在花垣召开,“锰三角”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。第三方大样本调查显示,全县人民群众对整体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7.6%!
从“入口”到“出口”,完成了从“超标失控”到“稳定达标”的质量提升。20世纪70年代以来,锰的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等原因,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,“疯狂的石头”染黑清水江。通过2005年“锰三角”锰污染治理和2011年锰污染整治攻坚战两次治理窗口期,“锰三角”地区环境质量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。为及时掌握上游与重庆市秀山县交界的里耶、与贵州省松桃县交界的下干溪(石花村)两个入境断面,下游清水江入酉水口出境断面水质状况,2013年起,设置了流域污染控制断面5个,2015年又根据实际情况新增控制断面2个,共设置7个“锰三角”专项监测断面,按月开展水质监测分析,及时预警预报。2024年,花垣县“锰三角”7个专项监测断面达到Ⅰ~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%,锰平均浓度为0.012毫克/升、氨氮平均浓度为0.17毫克/升,较2023年分别下降66.7%、22.7%,较2020年分别下降79.3%、43.3%。
从“治标”到“治本”,达到了从“竭泽而渔”到“永续发展”的根本飞跃。从2005年至2021年,花垣锰产业经过三轮整治,关闭了电解锰企业9家、31个锰矿采矿权整合为4个、4家锰矿开采企业整合为1家、6家电解锰企业整合为1家、关闭全部锰粉厂、取缔“小散乱污”铅锌浮选企业162家,94座尾矿库,封堵了1195处矿硐,清理了1598亩废弃工棚,完成覆土复绿14500余亩、矿区公路绿化15.7公里。矿山废水(矿井涌水)通过实施锰矿山雨污分流治理工程,完善矿井涌水的收集系统,实现矿井涌水的有效收集。锰矿区的矿山废水经收集后,全部由民乐、猫儿、排吾三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。2024年,3座污水处理厂全年共收集处理矿山废水265.9万m³,排水锰浓度日均值均低于2mg/L、氨氮浓度均低于15mg/L,处理达标率为100%。22座锰渣场中建有19座渗滤液收集池、3座渗滤液处理站,排水执行《工业废水锰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DB43/2426-2022),总锰<1.0mg/L,氨氮<15mg/L,同时对锰渣场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定期开展检测。
2025年“五一”假期“揽客16万+,花垣假期文旅市场火爆!”的新闻刷爆全网,全县接待游客16.3万人次,同比增长12.91%;实现游客总花费1.47亿元,同比增长4.88%……跳出“一矿独大”困局,“锰三角”的绿色蜕变,是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。